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萌萌)10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寻‘气’源头·桃源·五都河”文化活动在五都河镇精彩拉开帷幕。这场集产业研讨会、文化展览、农业体验于一体的丰收盛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沉浸在“世界猕猴桃原产地”武都河的自然禀赋和产业活力中,亲眼目睹了“黄金果”在乡村行驶的生动技艺。
活动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猕猴桃专家首先在桃园站了解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历史,随后前往猕猴桃种植主产区龚家河村。在pinaevent上,解说员讲解了五都河猕猴桃从野生资源的发现到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历程。猕猴桃的底部,绿色的藤蔓上挂满了腐烂的果实。黄心、红心、青心等多个品种生长良好,证明了这里“果肉青、汁足、味醇”的品质效益。长楚广场上,“猴子”欢乐圈、金果分级、蒙眼认桃子等趣味活动热闹非凡。村民与嘉宾在互动中分享收获的喜悦,而作为奖品的猕猴桃树苗象征着工业遗产的希望和活力。
在武都河镇中心文化广场主区域,伴随着开场舞《千色》的曲调,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在致辞中肯定了武都河“世界猕猴桃源头”的独特地位,同时也勾画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宜昌原产地商品签约仪式西陵区黄河路社区官方旗舰店、五渡河镇猕猴桃产业链村党建协调委员会也以“联村共建、村社联动”的模式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巨人参天》观影仪式上,大屏幕上播放的短视频《寻找树王》让观众惊喜不已。这些野生猕猴桃树不仅是五渡河镇野生种群“天然基因库”的生动见证,也是产业发展的“活化石”,具有产地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竞标过程中,纯野生稀有软猕猴桃以外形紧凑、风味浓郁而彰显其重要性;百余年树龄的“树王”美容果,融合了王昭君和五都河镇的历史渊源,将品质、故事、情感融入文化,h成为全场焦点。此次拍卖不仅体现了其产地珍品的价值,也体现了市场对五都河猕猴桃品质的高度认可。在互动问答环节,大家普及了关于起源历史、各种特性等知识。
这场桃园文化盛事的背后,是五渡河镇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上的坚持。自2008年被国际猕猴桃大会认定为“世界猕猴桃原产地”,2009年成立首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2016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五都河镇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路径,推动猕猴桃产业不断升级。自1904年起,猕猴桃种子就从这里漂洋过海,如今“五都河猕猴桃”已成为著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事故发生从野生资源的发现到全产业链发展的系统规划,五都河用果实书写源头再生的故事。
为不断提升品质,五渡河镇政府不仅联系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指导,还为老果园改造和生态种植提供资金支持,从种苗选择到施肥灌溉均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今,五渡河乡6400公顷的猕猴桃果园已蔓延至2800多户,形成了观音塘、龚家河两个专业村。通过“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创产值3000万元以上,成为富民的现实产业。
盛会虽已结束,但五渡河镇的产业升级仍在继续。充满自然气息的小镇“氧吧”以生态、文化为灵魂,让“世界猕猴桃原产地”金标不断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路上结出更多硕果。未来,五都河镇将全力推动产业从“鲜枝”走向“旺作坊”,投入果汁、果酱、果酒等深加工领域,以产业链拓展拓展空间,以附加值提升激活潜力,为产业特色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