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29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0%。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导致医疗保健需求增加。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打着所谓“健康专家”、“特色保健品”的幌子,进行精准诈骗。
防止老人诈骗
保护好老人的“钱袋”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针对老年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诈骗案,揭露了此类犯罪的普遍做法。
杨某等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大量购买保健品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还包括o 详细记录受害人之前购买的产品种类和数量。
随后,杨某安排团伙成员联手,以“保健品公司客服回访”或“保健专家助理”的名义电话联系受害人。他先通过询问服用保健品的副作用取得信任,然后谎称可以帮助预约“专家一对一电话咨询”,逐渐怂恿受害人落入陷阱。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法官程文斌:通过非法网上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获取了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准确定位了受害人购买的产品信息。事实上,他甚至没有直接了解自己所谓的疾病。然后,假装自己是受害人所在领域的专家学生或助理,接触受害人。ct受害人,进行精准诈骗。
受害人信以为真并预约了所谓专家会诊后,杨某亲自上阵,通过降低声音、使用变声器等方式模仿“健康专家”的声音,并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剧本”,在通话中试图摸清受害人改善身体状况的迫切程度和经济能力。然后,他故意夸大受害人的病情,制造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情况会恶化”的恐慌感,然后以“定制配方”为诱饵,向受害人收取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费用。
相信电话里所谓专家的话的老人,花了数千元,最后却收到了不到百元的中药茶包和廉价药品。经查,不到一年的时间,杨某团伙的犯罪活动遍及江苏、贵州、安徽、山东等地。等省份,诈骗老人、老年人400余名,共计101万余元。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万元。
远离健康骗局陷阱
六大要点要牢记
被告人杨某等人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该案暴露的健康造假风险仍需警惕。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防范此类骗局呢?结合常见的诈骗手段,我们为您总结了一些防范建议↓
1、遇到“客服回电”时先核实:如果收到自称医疗保健公司或医疗机构的回电,千万不要相信对方的话。您可以通过产品官方电话或线下门店核实情况。2.裁判员经常与“专家咨询”进行mga私人预约:任何说“您可以与专家私人通话预约”或“一对一准备”的人都是骗局。不要点击短信中的“免费咨询”、“特殊药物”等链接。正规专家不会私下咨询,也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推销药品。
3、谨防“夸大宣传”:保健品不能当药治病。当您听到诸如“包治百病”或“食物可以治愈所有疾病”之类的说法时,请不要相信。
4、谨防“直播群聊”,别上当:不要贪图“扫码领鸡蛋”、“听直播抽红包”的小额收入,拒绝加入不熟悉的健康群,不要点击群里的直播链接。此类直播往往“播完就下线”,维权无从下手。
5. 转运前检查转账:无论对方说多么紧急,只要涉及到转账,就先告诉孩子、配偶或社区工作人员,让家人帮忙判断。切勿自行决定转账。
6. 避免您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不要在街头传单上留下您的电话号码或地址,也不要向陌生人透露您的健康状况、养老金金额等信息,以免成为骗子的目标。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程文斌法官:坚持“三不一多”原则,要坚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轻信不明来电、不泄露个人信息的原则,确保转账汇款真实有效。还建议大家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及时打断诈骗短信和电话。反欺诈APP还具有举报功能,减少风险sk 被骗了。
老人遭遇“扶贫基金”诈骗
作为洗钱工具是危险的
除了医疗诈骗外,还有一种手法是诱骗老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这类工作往往以“免费接受国家缓解基金受苦”为诱饵,声称只需向银行做一份声明即可。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一旦这么做,你很可能就会陷入“洗钱陷阱”,成为诈骗的“帮凶”。
今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一家银行接待了一名70岁的男子。老人从柜台拿了1万元现金去转账。当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时,他无法解释这笔资金的用途。
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一家银行业务经理叶家林:我在他的手机上看到了一张截图。另一部分y说是财务部的,让他去银行转钱。如果银行问他用什么,他应该说这个或用于支付货物。当我们问他对方是谁时,他说是他的朋友。
银行工作人员要求老人尝试了解更多详情。然而,老人犹豫了一下,又改变了主意,说付款人是他的同伴。
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一家银行业务经理叶家林:他说是他的同伴,因为客户年龄也大,50多岁、80多岁,所以不能是同伴关系。说是借给他钱,但后来又变了。
银行立即联系当地派出所民警协助调查。民警赶到现场后,检查了老人的手机。
衢州市龙游县公安局横山派出所民警徐惠义:我发现有一个有很多医疗保健群组,股票交易群组,还有他手机里包含的一些群组。我还发现有一些不寻常的对话,比如领取生活费,或者收到2万元,到时候你跟银行说是货款等不寻常的对话。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案发前几天,该老人被一个自称“扶贫办工作人员”的人加为好友,该人谎称自己也是“退伍军人”。
衢州市龙游县公安局横山派出所民警许惠义:诈骗分子利用大叔退伍军人身份,冒充同伴群中的同伴。他们还冒充扶贫办工作人员,向其通报扶贫政策,并以同伴作为情感慰藉。很难建立信任。
紧接着,在另一方的怂恿下,老人下载了一款“农业农村农村发展振兴”软件,并拉进了一个名为“中国农村农村发展振兴”的群。一位管理员发布了相关政策解释,表示老人可以通过退伍军人、农民的多重身份,免费领取158万元的“国家扶贫基金”。
卢叔:他们说这是国家的扶贫政策。我说既然有国家,那我们就先试试吧。
后来,老人被拉进了审计组。群里的“扶贫办财务部主任”向他索要银行账户的详细信息,声称因为账户流量太低,158万元的进账可以触发银行的风控机甲。他不得不“打包流量”,将钱转入指定账户,提高账户限额,才能顺利领取“国家扶贫救助金”。
看到群里彼此成功索赔的回复和截图,在群里成员呼应和推动的环境下,长老相信了,开始按照指示工作。对方还针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通过微信向老人发送了虚假叙述。直到警方介入并将其带走后,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转账的全是诈骗资金。
警方揭开“扶贫基金”骗局的秘密
警方指出,一些诈骗往往紧跟当前热点话题和基本政策,利用老年人对政策的误解,伪造政策文件,形成虚假群体,专门针对分布在“区”下的老年人群体。正因如此,警方严厉打击此类骗局,并发出警示,谨防上当。
衢州市龙游县公安局横山派出所副所长徐伟: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生活在农村的农民。骗子针对这一类群体,为他们量身定做,通过补贴农民的方式来欺骗他们。殊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一步步诈骗所设计的陷阱,成为了诈骗的工具。
警方透露了此类诈骗的运作方式:
目标:专门针对老年人,特别是退伍军人、农民等群体,利用他们对政策的信任和对偏见的理解来寻找成功。
变相洗脑:冒充“同志”、“扶贫办工作人员”,加好友获取信任,然后删除政策文件,建立虚假群聊,安排“受托人”发布“acc”截图群里的“成功者的eptingmoney”,签到同意,制造假象。
强制转账:以“账户流量不足”、“触发银行风控”等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包飞”,还提前给出“回复银行、警方询问”的虚假说法。辞职是为了掩盖欺诈行为。
警方特别提醒,正规的国家补贴不需要预转,任何“旅费”、“资金核实”等要求都被视为诈骗。
衢州市龙游县公安局横山派出所副所长徐伟:再次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第一,正规补贴不需要公众来行动,应该是银行和警察。其次,要求提取现金、转账的行为可能涉嫌洗钱犯罪。如果您发现可疑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
(央视记者 张赛 李晓 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