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失明28年,70多岁农民终于重见光明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1-23 10:51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彭毅)28年前,一场角膜炎导致农民朱爸爸(化名)左眼视力直线下降,眼前指数视力只剩下10厘米。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他未能及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左眼瞳孔逐渐变白,他生活在一个模糊的世界里。近日,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的帮助下,朱爸爸终于完成了等待了28年的角膜移植手术,左眼视力奇迹般恢复到了0.1。 28年寻找光明的漫漫长路:从“视线模糊”到“只剩下一丝光亮”。 75岁的朱父是一位朴实、勤劳的农民。 28年前,他的左眼不幸患上角膜炎。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受控。渐渐地,他的角膜变白,视力也一天天恶化。 “当时医生建议我做角膜移植手术,但我家里条件确实很差,拿不出很多钱。”朱父回忆起当年的决定,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有限的资金我一个人无法承担,所以我只能放弃。” 28年后投降。这些年来,朱先生的左眼视力逐渐从“眼前模糊”下降到眼前只有10厘米。瞳孔区域全白的角膜就像一面毛玻璃,将他与清澈的世界隔开。今年命运发生了转折。朱爸爸因眼部不适前往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医。医院眼表及角膜疾病科杨万菊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朱父接受咨询后表示。杨万菊医生的检查结果让人既悲伤又兴奋——悲伤的是朱先生的左眼失明了这么久,但兴奋的是他的左眼仍有治疗的希望。 “朱爸爸的左眼虽然有严重的白斑,但眼睛的结构仍然不完整,如果确实植入角膜移植,很可能可以恢复部分视力。”杨万菊医生解释说:“现在的角膜移植技术比28年前非常成熟的技术要好,尤其是深板层角膜移植等手术,创伤小,排斥反应风险低,我们医院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公益解决了困境,两周后“生命的礼物”的技术可行性让朱爸爸看到了希望。困难摆在他的面前。得知朱父悲痛之情后,杨万菊医生主动出击我为他申请了“你是我的眼睛”盲人慈善救助项目,并成功为他获得了5000元救助资金。这笔资金大大减轻了朱家的经济负担,让他安心接受手术治疗。令人高兴的是,不到两周,朱爸爸就收到了合适的角膜移植材料。这个速度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为朱重明铺平了道路。手术成功,28年的等待终于圆满。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杨万菊医生为朱父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手术后,朱某的左眼视力逐渐恢复,最终达到了0.1的水平。 “很清楚,非常清楚。”术后检查时,朱爸爸兴奋地重复着这句话。他说:“28年过去了,我已经快习惯用一只眼睛看世界了,没想到我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再次见到这个世界,今生光明。”杨万举医生说,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角膜疾病致盲,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角膜终末失明的唯一有效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角膜捐献意识的不断增强,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已经大大提高。”杨万举医生说,“很多像朱爸爸这样的患者都曾因角膜疾病而失明。”由于不了解现代医疗技术或经济原因而导致长期视力障碍。事实上,他们可以寻求专业帮助,重见光明。”据了解,“你是我的眼睛”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已资助数千名贫困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作为该项目的定点医院,将持续为数千名贫困角膜盲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救助那些值得帮助的患者,帮助更多的角膜失明患者拥抱清晰的“视力”。